- 钟玉晨;雷瑞鹏;
数字健康不平等不仅源于健康观念的滞后,更在于技术逻辑对社会关系的深度嵌入以及资本和技术的互嵌对医疗健康的侵蚀。重视健康的数字决定因素,是将健康视为一种数字时代的人的基本权利,必须更加深刻认识人始终是发展的目的,将生命至上作为数字时代医疗健康领域的核心价值和底层逻辑。实现数字时代的健康公正,要关注数字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关系,更新健康观念;倡导技术赋能卫生健康系统,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重视全球互联互通,建设数字健康共同体。
2025年15期 v.46;No.77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唐文佩;周洵;
20世纪70年代,当代医学批评思潮的先驱人物欧文·肯尼斯·左拉提出“社会的医学化”概念,系统揭示了现代医学如何超越传统的诊疗功能,日益成为规训偏常行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控制机制。左拉的研究在医学化理论的发展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继承了托马斯·萨斯对精神病学的批评传统,同时将研究视野拓展至整个医学体系,特别关注医学化可能带来的社会政治负面影响。他提示人们警惕过度依赖医学可能掩盖深层的社会结构性问题,并揭示现代医学对个体自主权的潜在侵害。
2025年15期 v.46;No.77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陈化;
在公共健康治理中,自由主义路径和公共善优先未能解决个体自由与公共福祉的张力,为同意从权利向义务的伦理转向提供可能性。这种转向既有同意作为义务的思想史暗线变迁,又有公共健康治理实践的道德合理性。理论上,公民义务经历了从契约论视域下“第二义务论”的论证、休谟和康德的第一性义务论到罗尔斯正义论的证明,正义论依托个体自由与公共福祉的反思平衡法,能为同意论转向提供正义基础。在公共健康实践上,同意义务的道德合理性在于实践本体论、不伤害原则和共同善以及公众参与和公共信任要求。公共健康治理中,同意义务的需要依托公权力的合法性、合伦理性与公众知情权。
2025年15期 v.46;No.770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庞新燕;
国际人权公约中对健康权规定的不断完善展示了其权利化的演进历程。《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从倡导性的述说到真正的权利保障,健康权经历了自由权到社会权的转变,而且在两者的张力之中迅速成长。面对数字时代健康权保障的诸多新难题在权利义务构架上,数字健康技术拓宽了关联义务的社会延展。将传统单一的国家承担保障义务类型逐渐向多义务主体转化。展望未来,持续依据健康权保障现状继续优化其权利义务配置是完善国际社会健康权保障框架的理性进路。
2025年15期 v.46;No.770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