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哲学

专论

  • 健康的道德负载及其现实意义

    刘俊荣;

    健康不仅是一种状态和能力,也是一种意识,是多种表征在个体上的综合体现。与强悍、雄壮等不同,健康渗透着文化、素养等因素,有道德的在场。道德是内在于健康的不可或缺的固有属性,与健康相伴始终,并非可有可无的影响因素。正确认识健康的道德负载,有助于提高对健康问题的认识,深化对健康伦理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强化个体的健康责任,端正对健康权利与责任的态度;有助于丰富健康素养的内涵,增进对健康道德和健康教育的认同。

    2020年17期 v.41;No.65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我国加强国民健康权法治保障的伦理思考

    曹永福;

    我国《民法典》将健康权规定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并予以保护。《宪法》并没有明确将健康权规定为基本权利,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根据宪法首次提出国家和社会尊重并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在我国,国民健康权法定化的伦理基础表现在,健康权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公民理应拥有的权利;健康权是一项重要人权,健康权体现一个人的固有尊严;健康权是健康伦理的核心内容。尊重、保护和实现健康权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厘清健康权的内涵和边界,认清健康权法定化的价值和意义,注意健康法定权利和道德权利、公法与私法以及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之间的互动。

    2020年17期 v.41;No.652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 基于共同生产理论对我国健康管理实践的探讨

    钱倩严慧;严璟;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健康管理的驱动,传统以医生为主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对国内外健康管理共同生产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共同生产理论在我国健康管理实践中具体应用的可能性与挑战,从而为优化健康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健康管理需要由专业医疗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庭来共同创造,通过医患合作共同追求患者的利益最大化,在医疗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应认识到患者在医疗服务中提供的重要作用,并基于这一认识来设计更有意义的医疗服务体系。

    2020年17期 v.41;No.652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个人健康可行能力的伦理思考

    常青;段志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也引发了对健康公平的进一步思考。基于一种新的健康公平研究范式——健康可行能力,分析了国家作为外在环境对个人追求健康自由保护的必要性和限制的合理性,分别阐释了个人选择和健康中介对个人健康可行能力的局限性和重要性,论述了个人健康可行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平衡与伦理,包括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兼顾结果和过程的公平,需要个人的配合以及该理论在某些伦理问题方面的局限性等。

    2020年17期 v.41;No.652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启事

  •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通知

    <正>为了保证学术性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端正对学术性论文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界的不正之风,以及本着对本刊论文作者和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于2009年2月开始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本刊编辑将使用该系统对作者所投稿件的文字

    2020年17期 v.41;No.652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 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郑重声明

    <正>本着科学研究工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与严肃的学术道德,为维护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声明公告如下。1.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无一稿两投问题。2.本刊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确认后再通知作者,并在作出处理决定前给作者以解释权。若

    2020年17期 v.41;No.652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医学哲学理论研究

  • 中医阴阳学说的本质是关系认识论

    薛公佑;程旺;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本质上是一种关系认识论,作为"关系实在"的阴阳是对人体系统内的相对关系的描述,它在人体系统之中的具体体现为系统功能属性和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阶段。中医阴阳学说以气论这一关系本体论为前提,使中医哲学实现了由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的过渡,从而为指导具体的中医学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对阴阳学说做出符合经典原意又可与现代语境通约的新阐释,能够明确其在现代学术语境之中的定位,有助于推动中医现代化的进展,为中医学在新时代中的传承与复兴提供助力。

    2020年17期 v.41;No.65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 医以载道:《黄帝内经》宇宙论发微

    郭云鹏;

    以诸子学视野考察《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发现其处于道家哲学发展的重要关节。从《老子》到《内经》,道家宇宙论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一条明晰的源流体系。《内经》宇宙论承继先秦道家哲学,以道为宇宙本体,并以气释道,形成了"道体气用"格局。在以道为宇宙本体的基础上,《内经》利用阴阳五行观念贯通道与万物之联系,构建起宇宙生成论图景。同时,从时间、空间和天人关系理论三个方面,创造出以"万物同源—万物同质—万物同息"为条理的宇宙全息论体系。对《内经》宇宙论进行探析,有利于认清其医学理论的哲学根基。

    2020年17期 v.41;No.652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疾病诊疗哲学

  • 临床诊疗的思考:口腔正畸应用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启示

    王小玢;关慧娟;冯翠娟;

    以口腔正畸应用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临床问题为切入点,探索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治疗模式与方法。介绍了唇腭裂序列治疗的规范化诊疗与个体化序列治疗,应不断完善序列治疗流程。总结了我国序列治疗的理论与经验,实现满足患者诊治需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唇腭裂多学科序列治疗模式。从唇腭裂患者家庭心理与社会层面的人文关怀出发,分析唇腭裂患者及其家庭的特殊性,研究唇腭裂患者家属的心理模式及健康教育需求,以患者家庭为核心同时兼顾患者的发育和心理需求,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正确对待疾病的发生发展,以期不断完善临床思维与方法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2020年17期 v.41;No.652 26-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 皮肤科开展医患共享决策的尝试

    练霓;张新庆;陈敏;

    就当前皮肤科开展医患共享决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展开探讨,回顾了医患共享决策在皮肤科临床和实践中的研究现状,发现国外已经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并已应用于临床研究中,而国内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通过举例阐述了皮肤科医患共享决策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应用场景,并讨论了我国医疗环境下开展共享决策面临的潜在困境与巨大挑战,尝试提出可行建议及改进对策,以期能够在未来皮肤科医患共享决策的开展与实践中起到促进与参考作用。

    2020年17期 v.41;No.652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医学科研伦理

  • 中西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发展比较研究

    黄术兵;

    西方国家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理论起源于西方早期文化中对人和非人自然事物的哲学思考。现代西方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理论和实践较为进步,是由于西方社会和文化长期以来对动物权利争论的成果。我国实验动物事业虽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将西方先进理念和技术同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我国实验动物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步缩小了与西方国家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相信未来中西方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能够互补长短,共同进步。

    2020年17期 v.41;No.652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盲法临床试验结束后受试者揭盲告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晓静;邓蕊;

    受试者知情同意权应贯穿临床试验全过程,但由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研究人员不主动告知以及受试者不主动询问,导致我国目前存在盲法试验揭盲后不告知受试者分组情况的问题。"不告知"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受试者的知情权和将来的医疗权,也损害了临床试验的完整性、透明度和信誉度。所以,相关法规文件应对此进行明确规定,知情同意书和研究方案在设计时也应将揭盲后的盲底告知时间、告知主体和告知方式加以明确,同时受试者群体自身也应在试验后积极向研究者询问自己在试验中的分组及用药情况。

    2020年17期 v.41;No.652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疾病、健康与心理

  •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估与治疗方法

    贾骏;雷千乐;江琴;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非自杀性自伤的评估工具及其信效度、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综述,结果发现评估工具主要包括综合评估、功能评估和行为评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去证明。未来研究应当结合本土化行为和认知特点,增加循证研究,发展出适合东方文化的非自杀性自伤理论。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2020年17期 v.41;No.65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 心理咨询师禅修现象反思

    李微光;徐光兴;

    临床心理学对禅修的研究已从理论探讨、临床功效扩展到作用机制和技术借鉴等方面,同时国内心理咨询师开始广泛参与禅修。站在心理咨询行业专业发展的立场,讨论心理咨询师参与禅修给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带来的影响,参与禅修有利于心理咨询技术本土化,有利于心理咨询师心理素质提升,但过度参与和宣传禅修,可能会模糊心理咨询专业形象,可能妨碍心理咨询师真正的成长。最后提出心理咨询师应区分心理咨询与禅修,坚守心理咨询专业的独立性,同时区分正念训练与禅修,更多推广正念训练。

    2020年17期 v.41;No.65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患者·医生·医院

  • 医院投诉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高琴;季文祥;顾彬;

    对某地级市三甲综合医院2019年582例投诉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医院投诉事件的原因包括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177例,占比30.41%)、医院服务(164例,占比28.18%)、医院管理(94例,占比16.15%)、患者原因(80例,占比13.75%)、诊疗技术(67例,占比11.51%)。对此,从医院、患者、第三方机构这三个责任主体层面分别提出防范对策,主要包括:(1)医院应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患者满意度;(2)通过宣传、沟通等方式平衡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3)卫生主管单位应提高患者就医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医院对外包单位应加强约束。

    2020年17期 v.41;No.652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 “抗疫日记”对新冠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工作的影响研究

    彭剑英;高淑平;邢利民;王洁;徐惠丽;郝世胜;周玉梅;

    探讨"抗疫日记"对新冠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工作状态的影响,便利选取某院首批参加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46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实施"抗疫日记"干预方案,于干预前和干预21天后采用中文版自我和谐量表、中文版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和中文版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评价。干预后,护士的自我和谐状态、职业认同感及工作投入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且日记公开发表组的职业认同感水平显著高于未公开发表组(P<0.05)。"抗疫日记"可改善抗疫一线护士的自我和谐状态,提高其职业认同水平,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2020年17期 v.41;No.652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医患关系

  •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医患矛盾分析

    崔丽伟;周建裕;朱书平;张玉杰;刘军;

    当前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加剧。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试图突破传统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偏好一致性以及自利性这5个重要的基础性假设,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即医生决策行为违背完全理性、医疗服务过程存在信息负担、医嘱依从性影响医疗服务效果、参照点影响医患双方偏好以及医患双方缺失利他主义精神。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以减少因非理性行为而产生的医患矛盾。

    2020年17期 v.41;No.652 63-6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 走进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医患沟通需求的质性研究

    杨微微;袁杰;徐萍萍;李亚玲;

    为了解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对医患沟通的体验和需求,2019年7月~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十堰市某三甲医院的15名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化个人深入访谈,根据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并使用Colaizzi七步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并凝练主题。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对住院期间医患沟通的需求分别为:获得医护尊重、专业信息支持、医患互动参与、医患相互信任。结论为建议基于癌症患者对医患沟通的需求,构建双向互动型医患沟通模式,协助医护人员增加与患者沟通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生存质量。

    2020年17期 v.41;No.652 66-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医学与法

  • 人体试验受试者身体权的伦理省思与立法回应

    李憣;刘冠合;

    高新技术背景下的人体试验对受试者身体的入侵日益严重,本体性、主体性、身份性伦理都面临空前挑战,故而有必要进行身体伦理的哲学省思,以便立法予以适当应对。身体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在风险旋涡之下采取生命至上还是自由至上原则,应在身体和自由统一的基础上坚持生命至上。《民法典》有关人体试验的规定回应了身体伦理的实践关切,特别是所设计的人体试验伦理和法律综合为治法定模式,使得"依法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并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成为人体试验合同的有效条件,克服了重大实践难题。

    2020年17期 v.41;No.65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 精神障碍医疗诊断回避制度研究

    万传华;

    精神障碍患者医疗诊断回避制度源于司法审判回避制度,是程序正义理念在非诉讼领域的应用。医疗诊断回避制度实质是事前程序性纠错机制,旨在通过禁止性规定达致理想的实体正义。在人类漫长的医疗实践中,诊断回避制度出现较晚且限于特定的精神障碍诊断领域缘于其以美德、关怀为核心的现代医学伦理原则吸纳了个体接受医疗服务过程的程序正义要求。比较而言,医疗诊断回避制度不及诉讼回避制度的立法定位和价值高、适用领域和范围广、内容和程序完善、理论和实践成熟。该制度健全须汲取其他领域回避制度的合理成分以恢复其立法预设功能。

    2020年17期 v.41;No.652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