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敏;钱伟强;王兴伊;
尝试对“九宫八风”理论及其研究价值进行探析。发现“九宫八风”之源或与古人对以太阳为核心的自然的早期观察与认识有关;“九宫”与“八风”之名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四季气候与物候变化的认识,还体现了北斗历法;太一的游宫路线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历法体系,还反映了古代时空统一观,且“九宫八风”中“太一”兼备道、神和星三种不同内涵;文中描述的占法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并与当时礼制制度有关,占法中将人体生理、病理纳入占卜体系,蕴含着中医“天人相应”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此理论在医学、哲学和史学领域均有研究价值。
2025年16期 v.46;No.771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 郭聃;王慧莉;
中医运用大量隐喻阐释医学概念,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隐喻思维。中医的隐喻并非单纯的取象比类,而是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概念映射。从身体-疾病-环境互动体验中生成的意象图式构成中医隐喻思维的逻辑基础,能够解释阴阳、经络和气等中医概念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中医常用的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分别反映出中医隐喻思维具有抽象概念空间化、抽象概念具象化和内外概念结构对应的逻辑走向。此外,中医的隐喻表述蕴藏着对逻辑推理过程的本质直观,即直观呈现病因病理的逻辑结构,因而其逻辑形式指向强调直觉体悟的直觉逻辑。
2025年16期 v.46;No.771 68-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郭力铭;
采用认知语言学与中医学相结合的学科交叉视角,运用语料库研究手段,对上古医书《黄帝内经》《难经》腧穴域1 407例词汇进行穷尽考察分析。厘析腧穴概念与具身体验之间交叉共融的具体表征方式,进而探究现代体验哲学与中医学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一,在肇始之初,腧穴域的一级概念通过在日常生活的交通体验获得认知,投射至中医域发展出特有的腧穴义;第二,腧穴具体名称体现中医域的4种认知视角,其中又以“凸显脏腑、经络或身体部位”优势视角;第三,腧穴名称蕴含常规隐喻9类22型,以地形地貌类隐喻为最。腧穴概念在与其他概念关联的背后蕴含着水隐喻的认知思维。还有一些以隐喻整合的方式出现。
2025年16期 v.46;No.771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